全国统一服务电话

0731-88824637

13787080573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内容详情

全国统一服务电话

0731-88824637

联系我们

3、教学反思与对策

发布时间:2010/7/13   浏览次数:5255      [打印]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,几年来的教学,有得有失,感触破多,但始终不断反思

着,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。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、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,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,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,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,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,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,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,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,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,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  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,我把它写出来,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,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,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。

一、在教学上只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

  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,教材处理,教学方法,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,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,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;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,有时一堂课下来,满堂灌,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,教学目标无从谈起。

  对策:教学目标的确立,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,通过学生的联想,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;对教学目标的实施,要正确处理师与生,教与学的关系,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,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,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,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、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。

二、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,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,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。

  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、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,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,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,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,乃至全搬教材,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、乏味,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,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。

   对策: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,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,优化地理课堂教学。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、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。例如: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,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,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;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,满足学生的参与欲、表现欲、竞争感和成就感,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,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,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。

三、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

  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,我会说要因材施教。可实际教学中,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,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,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。例如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,没有记忆力,无论观察、想象、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;没有记忆力,地理教材中大量的地名、分布、规律、原理就不能被掌握。因此记忆对地理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,与能否精确记忆有密切的关系。学生的记忆力有强有弱,记忆方式也各不相同。

   对策:记忆力不是天生的,是可以通过刻苦磨练而发展、提高的。为了使刚记忆的地理信息能同化入原有信息系统之中,或与原有地理信息联系并相互区别,增强记忆效果,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记忆方法:

   ①分部学习法:即将难度较大,需较多记忆的整块地理学习材料分解为若干部分,各部分的学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,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,提高记忆效果。如“自然带”一节,文字虽然精炼,但其表述的内容多,综合性强,记忆任务繁重。因此学习时可以将内容分解为“什么是自然带”、“认识世界七大自然带”、“分析比较各自然带的景观特点”、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”四部分。在分部学习时,每一部分的记忆侧重点,要注意少而精,让学生都能准确理解、清晰识记。各部分内容学习之间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“消化”、复习、巩固,这样可以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提供适当而有力的固定点。在确定绝大部分学生已有了清晰、稳定的记忆后,再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。

   ②多媒体学习法:现代科学研究证明,如果把眼、耳、口、鼻、手等多种感觉通道利用起来,使大脑皮层留下很多“同一意义“的痕迹,在大脑皮层的视觉区、听觉区、嗅觉区、运动区、语言区建立多通道联系,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效果,使记忆力得到锻炼。目前,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,从而为利用多种“联系通道”提供了可能和保证。尤其是多媒体技术,在表现时空跨度大的地理事件时,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。它们展现的地理事物直观形象,生动鲜明,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,能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,使学生学起来格外轻松、愉快,且容易理解,记忆深刻。 

   ③重点突出法:即通过不同的颜色、符号或其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或所要记忆的部分,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点明晰地区分开来,有利于学生的初次识记准确无误,也有利于学生趋异记忆。此法对于地名、物产等方面的教学更富有现实意义。 ④运用必要的记忆术: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缺乏逻辑联系、难以记忆的材料,如矿产、物产的名称及地名分布等,我们可以采用“图示相关记忆”、“联想记忆”、“谐音记忆”、“故事记忆”、“顺口溜记忆”、“口诀记忆”等方法,赋予那些枯燥的地理材料以人为的或有“逻辑关系”的意义,从而帮助学生变死记为巧记。例如,我国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钨、锑、锌、钒、钛、稀六种,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,可将其编成顺口溜:“吾弟,心烦,叹息”,学生在富有趣味的、奇异的想象中轻轻松松地就记住了。

   所以,虽然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,学习态度,学习能力都不一样,但因材施教,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前进。平时布置作业时,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,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,让学生多多思考,提高思维能力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则要降低学习要求,努力达到基本要求。布置作业时,让学习困难的学生,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,课后习题不再加做。

    此外,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    一、走出教材,走近生活

   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、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、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、设计案例。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,学生的兴趣被激起,探究心理得到加强,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,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。

二、学生活动要有“质”,即体现思维性

  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、实践活动、亲身机会体验的。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,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。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,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,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。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,因此流于形式的“活动”是形同虚设的。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,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“质”的水平。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;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;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,创造“思维性讨论”的气氛,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,并注意适时评价。

三、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,学生是课堂的主角

  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,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。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,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从思维的角度讲,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。在教学中,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,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。例如: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,应该让学生来谈谈,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、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,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,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,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。

   人无完人,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,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,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,多多反思,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,不断进步,不断完善,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。


如对此文感兴趣?请将此文分享到:
免费在线咨询
咨询报名电话
0731-88824637
137 8708 0573
微信扫一扫
关注招生信息